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学院新闻

物电学院青年学子造访乡村,墙绘“四面荷花三面柳”

发布时间:2018-08-31

2018年7月15日,天空飘着几片云朵,却依旧遮挡不住天气的闷热。柘山镇谭家秋峪村的文化广场上,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“量子”社会实践服务队早早的开始了第二天的任务,墙绘工作也迎来了“和谐·家园”主题创作阶段,服务队用自己的态度进行着全新的创作。

尽心竭力,用态度决定高度

从太阳初升到红日当空,再到日落西山,志愿者从没有一丝的松懈。此时的墙体彩绘也已经初具规模,六面墙体,在传统国学文化的基础上,开阔思路,大胆创新,以“和谐•家园”为主题,融合“仁”“和”“荷叶”“荷花”等元素,进一步将国学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,为村民呈现更通俗易懂的国学文化。

纵使服务队一早便赶到文化广场,纵使也有天空云朵的帮助,却仍不能够阻止阳光洒向大地,更不能阻止其照射在服务队的脸上。经过第一天的磨炼,大家不再惧怕头顶汗水,不再惧怕沾染双手,不再惧怕弄脏衣物。作为一支由物电学院和美术学院组合而成的社会实践队伍,工作起来却显得格外的认真仔细,大家各司其职,发挥自身所长,用认真的态度决定墙绘作品的高度。

古言道:“天有不测风云!”。原本雪白的云朵,却在下午时分变得乌黑,天空也变得死气沉沉,枣大般的雨点也毫不客气落了下来,打在服务队的身上,将大家身上的衣服打湿。面对大雨,大家慌忙的撑伞,但伞下是一瓶瓶未来得及收拾的颜料和墙体上未干的图案,半个身子却依旧露在外面。

在广场边居住的的村民谭大哥赶紧把服务队叫进家门,避免服务队成员因雨而导致生病。“你们都是好样的啊!大学生来到我们这个小村庄,还给我们画画,虽然我是个粗人,但我看着很好看啊!”村民谭大哥用自己的语言,毫不吝啬的夸赞着服务队,“你们有能力,更有态度,不愧是大学生!”服务队得到谭大哥的肯定,脸上也挂起了笑容,仿佛外面正是晴天!

服务队不断重复着弯腰、抬臂、起手、落笔、上色几个简单的动作,动作连贯,耐心仔细,一气呵成,尽心竭力,用自己的双手,不怕吃苦,不怕脏乱,将“态度决定一切”铭记在心,为谭家秋峪村带去货真价实的文化气息!

文化育人,让孩子亲自动手

路过广场的村民见到这一面面新出炉的墙绘,都不禁走向前来进行围观,广场上玩耍的孩子,也被墙绘巨大的吸引力吸引过来。自墙绘工作开始,每一面墙体,每一次动笔,每一幅墙绘,总能引起村民的热议,夸奖、赞美、称道不绝于耳,服务队用态度换来了村民的肯定,却也不忘此行进行墙体彩绘的目的——传播传统文化。

每一个孩子的心中,总有一个画画的梦。一位跟随妈妈玩耍的小女孩,时不时的会来摸一下画笔,而每当服务队看过去,她又会投来期待的目光。服务队见到可爱的小女孩,微笑着递给她一只画笔,大手牵小手,手把手地教她画了起来,也不忘和她交流:“小妹妹,你知道这是什么吗?”“花!”“那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?”“不知道!”小女孩摇着自己的小脑袋低声说道,“这是荷花。‘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’说的就是荷花!”小女孩自己也跟着重复了一遍,脸上露出一丝不解,服务队又用通俗的语言为她说明一番,她的妈妈也在一旁帮助服务队为她讲解,也许她还不能够真正理解诗句的含义,但服务队仍会认真的去对待。

围观的村民时而定睛注目墙绘图案,时而阅读墙绘文字,时而讨论墙绘的内容。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墙绘的含义,服务队绘制之余,也不忘用平实的语言帮助村民答疑解惑,真正的将墙绘中所体现的“和谐·家园”主题引申到现实中去,进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。

中华大地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,只有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,才能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,而这仅仅通过墙体彩绘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服务队用语言去传播,才能将文化育人的成果最大化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文联十大、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的讲话中提到:“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既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也需要与时俱进、推陈出新。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,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、同现代社会相协调,把跨越时空、超越国界、富有永恒魅力、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,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,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,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。”只有真正的做到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打造“美丽乡村建设”工程,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文化层面的“乡村振兴”工作,为“乡村振兴”添砖加瓦!
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:0536-8785608
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

邮政编码:261061

潍苑物电

潍物先锋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05-2022

版权所有:
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

鲁ICP备05002364号-1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