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学院新闻

青年学子墙绘传统国学文化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

发布时间:2018-07-17

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,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“量子”社会实践服务队进驻到柘山镇已经四天,青山配绿水,白墙配彩绘,为期三天的以“弘扬传统文化,展现国学魅力”为主题的“国学”墙体彩绘工作也圆满落幕。服务队用苦与累、汗水与炎日作为原料,认真的态度作为调和剂,将其转化为优异的劳动成果。

“胆欲大则心欲小”,国学墙绘育乡风

两天前,“量子”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大巴缓缓驶入谭家秋峪村。这里环境优美、整洁。村里有一条长长的小溪,小溪边上经常有孩子玩耍,老人乘凉,远处青山绿水、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。

以“国学”为主要内容的墙体彩绘是进驻后的首要任务。这是根据驻村第一书记鲁大来提议,结合新农村建设需求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而策划的活动。物电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王振国作为指导教师,特邀请美术学院三位同学加入服务队作为主要创作者,同时也指导服务队协助墙绘创作,王老师此举意在帮助服务队扫清障碍,提高工作效率,为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。

服务队在鲁书记的带领下,对需要进行彩绘的十面墙体进行确认,鲁书记对服务队的到来表示欢迎的同时,也心系村庄建设,希望服务队能够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,为新农村建设“添砖加瓦”。

鲁书记的挂念正是服务队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——“乡村振兴”以及“美丽乡村建设”,服务队要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胆量要大,心思要缜密,用“国学”墙绘孕育和谐乡风。服务队话不多说,在美术学院张钰涵同学的带领下,大家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调色、第一次绘墙,第一次爬墙,无论男生女生,都经历了自己人生的“第一次”,哪怕丙烯染料沾满双手和衣物,大家仍然俯下身子,踏实肯干,胆大心细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经过第一天的制作,以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为主要内容的墙绘也已初见雏形,路过的村民,都不禁向墙绘看来,无一不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。服务队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吃苦、敢于吃苦的优良品格,村民看在眼里,善意的询问志愿者们需不需要喝水,服务队婉拒的同时,不忘向村民表达谢意。也不时有孩子定睛注目,服务队也不忘给她们讲解一番所绘内容,宣传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
就在服务队离开之际,一个小女孩拉一拉志愿者的衣服,小脸红彤彤得,腼腆的伸出手来,往志愿者手心里放了些糖果:“谢谢姐姐,你们辛苦了。”随即扭头跑开。志愿者愣了愣,看了看手中的糖,大声地喊到:“不客气,小妹妹!”志愿者在回宿舍的路上,一直紧紧攥着手中的糖果,脸上挂满了笑容。

第一天的工作成果并不丰厚,但对与服务队的内心却是影响深远。人生路上,汗水在左,收获在右,或许前方布满荆棘,但也一定有鲜花相迎。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或许幸福就这么简单,在辛苦奉献的同时,收获着甜美的幸福。

“四面荷花三面柳”,两面青山新气象

经历了两次的从太阳初升到红日当空,再到日落西山,志愿者从没有一丝的松懈。此时的墙体彩绘也已经初具规模,六面墙体,在传统国学文化的基础上,开阔思路,大胆创新,第一天的小妹妹,让服务队见到了乡村的和谐之美和淳朴之美,以“和谐•家园”为主题的墙体,则融合“仁”“和”等传统汉字元素,表现村庄和谐、淳朴民风,再增添“荷叶”“荷花”等元素,寓祝家庭团团圆圆、村庄圣洁不受沾染,进一步将国学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,为村民呈现更通俗易懂的国学文化。

物电学院和美术学院优势互补,将所学的构图、彩绘、描边等工作合作完成。烈日当头,汗水肆意的从志愿者的脸上滑落,“啪嗒”一声,滴落在地上,志愿者们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颜料桶里的水,从调制完毕到水分蒸发不过半分钟的时间。烈日下的坚持,千言万语道不出志愿者们的劳苦,或许只有身上的汗水才能表明。

物电学院的理工科学生,也是亲身体验了一把当画家的韵味,两天的锻炼和“艺术熏陶”,服务队已经可以熟练的调制染料、端起画笔、描边上色。原来,理工科的学生也能成为墙绘的“好把式”呢!经过这几天的忙碌,每个人都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,也逐渐适应了这炎炎烈日,大家脸上都挂着自信的笑容。

古言道:“天有不测风云!”。原本雪白的云朵,却也会突然变得乌黑,天空也变得死气沉沉,枣大般的雨点也毫不客气落了下来,打在服务队的身上,将大家身上的衣服打湿。面对大雨,大家慌忙的撑伞,但伞下是一瓶瓶未来得及收拾的颜料和墙体上未干的图案,半个身子却依旧露在外面。

村民谭大哥赶紧把服务队叫进家门,避免服务队成员因雨而导致生病。“你们都是好样的啊!大学生来到我们这个小村庄,还给我们画画,虽然我是个粗人,但我看着很好看啊!”村民谭大哥用自己的语言,毫不吝啬的夸赞着服务队:“你们有能力,更有态度,不愧是大学生!”服务队得到谭大哥的肯定,脸上也挂起了笑容,仿佛外面正是晴天。

服务队并不把太阳和雨水当作苦难,更喜欢将其称为洗礼,是它们将团队进一步凝聚,将合作进一步深化,将过程进一步丰富。大家始终是分工明确、循序渐进、认真仔细。大家爬着梯子,手持画笔,上着颜色,默契十足!好不一会儿,一面面单调的大白墙上,呈现出了生动又形象的图像——有含苞待放的花朵,有翩翩起舞的蝴蝶,有鲜红靓丽的中国结,也有秀逸柔美的绿竹……不同的元素,进一步结合古诗文字,构建一幅幅美丽的传统文化画卷!

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十面墙绘新时代

清晨,太阳公公还没来得及伸开懒腰,一切都是宁静而安详的。翠绿的草儿,淡淡的花香,让人心平气和、心旷神怡,这美丽的清晨总能带来一个美好的开始。

服务队提着画笔和颜料,穿梭于不同的墙体与色彩之间,路边乘凉的村民们之间日常的谈话中也多了对服务队的赞美:“你看 的大学生,真是好样的啊!大学生放了假来咱这里实践多有意义的事啊!”最后一面墙挨着的那户人家的大爷非常热情:“来来来,大家渴了就来我家喝水,最好帮我也画一画墙!哈哈。”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,却让服务队感觉到村民对自己成果的肯定,也证明了自己流淌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,服务队也表示会在完成指定任务后帮助村民完成创作!

彩绘结束之际,王振国老师开车悄然而至,为了纪念这么多天来的辛苦劳动,王老师和服务队在墙上留下自己的手印,王老师看着一面面的红色“手掌”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这样挺不错的,大家在自己画的墙上留下自己的‘足迹’,有很好的纪念意义。”王老师也跟随服务队一起参观了这三天的劳动成果,王振国老师还仔细询问了同学们的饮食,并再三交代同学们一定要吃饱,注意营养,天热更要注意防暑啊!

鲁书记在独自参观了十面墙绘,回想到这十面墙三天前还只是简单的大白墙呢,完成从无到有的蜕变,其中的惊喜与感动,鲁书记毫不吝啬的体现到自己挂在脸上的笑中:“服务队的作品完成的十分出色,工作态度认真,这几天的工作量比较大,很辛苦啊!希望服务队在今后工作的同时要多注意休息。”鲁书记对服务队工作的肯定,是对服务队精神上的慰藉,也是服务队今后工作的动力。

墙绘工作井然有序的结束,也开启了新的挑战。短短三天,过程有酸甜也有苦辣,大家齐心合力,为了一件事去绞尽脑汁,费尽心思,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这就是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的意义所在!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:“‘芳林新叶催陈叶,流水前波让后波。’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。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“九五后”,再过两年,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。他们朝气蓬勃、好学上进、视野宽广、开放自信,是可爱、可信、可为的一代。对当代高校学生,党和人民充分信任、寄予厚望。”村民信任服务队,服务队用自己的汗水回报村民,用所学助力“乡村振兴”,用所绘添彩“美丽乡村”。
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:0536-8785608
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

邮政编码:261061

潍苑物电

潍物先锋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05-2022

版权所有:
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

鲁ICP备05002364号-1

Baidu
map